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特定的环境下,在既定的可选择范围内,根据企业目标或管理当局自己的目标,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所以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上市公司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在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微观会计政策选择问题一直是会计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确立会计政策的选择也经历了一段从无到有不断调整的过程,但国内学者对其研究却并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行为也不够规范。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选择权的失衡及存在机会主义倾向选择的随意性大且形式单一,未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等。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会计政策的选择行为是必然存在的。因此我选择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其影响因素,找出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改进方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从会计政策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有关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通过联系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实际情况,运用规范的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研究内容:
一、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会计政策的内涵及特征、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特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的相关各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问题,在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会计研究主流方式的西方国家,实证会计理论致力于根据各利益集团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的行为,来解释现存的和预测未来的各种会计实务。实证会计的研究重心是会计选择行为,目的是试图解释和预测各种利益集团为何选择这种而不选择那种会计政策。随着实证会计研究的风行,自本世纪60年代起,美国会计学术界开始研究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长久以来,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传统倾向是稳健主义。传统观点认为,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时应当奉行稳健原则,即宁可高估负债和损失,决不高估资产和收益。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了一种新的形式:均衡收益。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作为一个盈利组织,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表现在会计上就是当期会计利润的最大化。然而,60年代后由会计学家gordon等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应当追求的最佳目标并非是会计报表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使前后各期收益均衡化,亦即企业应当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平滑收益。
我国2006年颁布了会计准则体系,给予了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目前我国对于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文章多以规范研究为主,内容多局限于理和博弈方面的分析,即使是实证方面的文章,也基本是从某一种会计政策进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在前期搜集并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仔细研读,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现状、成果、观点,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理清思路并写出论文提纲;
3.2022年2-3月:完成初稿,重点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5. 参考文献
[1] 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2] 高山.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 23 (05): 65-71.
[3] 汤云为.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