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产业链视角农产品滞销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农产品滞销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危害。只有农产品滞销情形得到有效的扭转,农民才能通过土地耕作得到应有的利益,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更多地选择出外打工从而导致更多土地被摞荒的副作用降低,从而促进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季节性滞销循环往复的出现是对农产品仓储、深加工、包装、营销等农业后方产业链的健康发展的挑战,对于高水平、稳定性、高收益农业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季节性滞销会造成农产品供应的剧烈波动,影响CPI的稳定以及城市居民整体的农产品消费预期,容易引起社会动荡。所以,我们必须深挖农产品季节性滞销的根源所在,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减小其危害。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初国外就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农产品的营销。1901年约翰.富兰克林.克罗威尔(johnfranklincrowll)写了一篇产业委员会农产品分销报开始,1916年,韦尔德在《农产品销售》中,着重研究了农产品从离开农场生产基地后的营销过程,重点介绍了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商品渠道的建设,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和物流方式。1921年初,本杰明.h.希巴德在《农产品营销》,西奥多.麦克林在《有效的农业市场营销》,保罗.d.康沃斯《市场营销方法和政策》中对农产品的销售及组织流通,交流方式提出了研究思路。1932年,韦尔德在其编著的《农产品营销》中,对农产品的各项职能进行了研究,深入探讨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含义及特点。从这些不难发现,国外早期对农产品的市场营销都是只是侧重于产品的流通渠道和职能的探究,对营销中的买方和卖方都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包括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勒斯,劳伦斯g弗雷德曼和伯特.罗森布罗姆等西方学者都相继出现了古典学派,管理学派和行为学派,完善了企业市场营销理论,他们强调企业可以利用产品差异性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推崇进行产品创新,建议企业自己的产品优势进而为企业创造远景利益和品牌优势。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首先,本人介绍了论题的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农产品滞销的原因进行探索,并指出了农产品营销的理论基础。运用大量的实例和图表来表示出农产品营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建设农产品的绿色营销,农产品体验营销以及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最后针对农产品营销模式的有效执行,提出促进农产品营销的保障措施,理理论分析及实证分析的结论为主要依据,发挥地方政府职能,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更好的促进现代农业的长远发展。
4. 研究创新点
该研究小农经济视角下农产品滞销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农产品滞销作为重要的三农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实地调查获知农产品滞销的根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查结果分析,为政府农业部门决策提供参考。该项目结合当前热点大数据,互联网+,具有一定时代意义。通过该项目研究学生能掌握社会调查问卷设计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实证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和建模知识。通过实践创新计划的实施,学生学会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