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淮河东岸滨水地带景观概念设计 A3 组—A——岸的呼吸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明确旅游开发应始终贯彻以自然保护为第一的原则,突出自然景观的质朴与完整性,重点搞好文化建设,配套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利用现有地形地貌进行改造,结合周边环境,构筑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以滨水地域、地貌为基础,结合文化和特有资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滨河景观带。打造成为邻水最重要的休闲景观带。给附近居民以及外来游客一个集散空间与休闲胜地。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工业革命之前,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滨水空间基本处在一种相对原生态的状态下,一部分滨水空间保持着原始的自然景观,另一部分与人们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滨水环境虽经过少许改造,但仍然是人们赖以生存并且繁衍生息的源泉。[3]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始,机器化大生产席卷全球,通过这个机遇,滨水空间也受到史无前例的巨大影响和改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原先依滨水而居的仓库、航运码头、港口被废弃,加之水体污染严重,滨水地区一度成为环境恶劣、臭气熏天的衰落区代表之一;现代交通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运动的高涨和生态意识的觉醒,滨水地区的复兴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课题,也越来越成为各大城市追求和提升城市综合能力的需求。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现代化滨水区规划设计发端于美国,以奥姆斯特德的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之翡翠项链、芝加哥博览会以及查理斯.艾里沃特(1893)(CharlesEliot)的麻省若费尔(Revere)海滩保留地(1896)为代表。[4]滨水区开发在西方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多数学者是从城市规划的宏观角度进行滨水区开发、滨水区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5]我国开始对滨水区研究并受到重视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从滨水区总体开发和规划到滨水区景观设计的研究中,提出了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一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从普通市民角度切入,关注市民的亲和性、可达性,特别是要关注特殊人群:如老幼残疾人的要求等,能让市民尽可能的参与规划与设计,创造出更多的满足市民多样需求的滨水空间。二是创造舒适宜人的都市意向,感知空间理念。从目前我国滨水区整体开发情况来看,尤其是城市滨水区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整体观念,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目标单一、手法单调、滨水区面貌雷同等不符合滨水来发来说,无法展现滨水特色和不同城市风格。此外,滨水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对于实践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实践过程中带有较大盲目性,盲目的跟随只会使滨水空间的发展达到越来越尴尬境地,让人嗤之以鼻 。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方法
首先对多篇资料文献进行反复核对、分析、对比以找出文章中所列出的国内外实例进行归纳。然后作者通过互联网以及图书馆收集关于滨河设计的研究资料、期刊和论文进行分析和比较有关绿色设计的问题与技巧设计方案。最后,基于在前人论述的理解和导师的帮助下,完成设计。
(2)手段
4. 研究创新点
设计原则
a、生态原则
维持生态环境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基本门槛。对于现有环境尽量减少土方量和对现有生态系统的破坏。不是翻天覆地的大改造,而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完善。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