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淮河东岸滨水地带景观概念设计——渔舟唱晚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的一个特定的空间,是与河流、湖泊、海洋比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紧邻水体的部分。即指在城市中陆地与水体接壤的区域。滨水地带的宽度随水体的类别、沿水开发区的密度以及生态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而城市滨水空间的城市性。相比起自然状态下的乡土地区滨水空间,城市性体现在滨水空间多以人工改造为特征的,即便是城市中出现自然性的特征,也是复合了人工特质的自然环境。建造城市滨水区是为了更加美化这个城市,而不是掠夺性地开发湖河地带。现代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更应强调这一点。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我国目前的城市滨水区设计忽略了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涉及多种领域。在多数城市整治城市滨水区中仅侧重一些功利价值,较少考虑人的心理与生理需求。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探索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模式,提出要建设和谐性城市滨水空间。和谐性城市滨水空间的建设可以构成更开放的公共交往空间,提高了城市的居住性,也整合了多种自然资源以及社会文化资源,使得城市地方文化特色更为突出。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在国外,实践上:1988年前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欧美国家先后对本国许多城市废弃的滨水区进行了再开发活动;理论上:1988年霍依尔等主编的《滨水区更新》,首次对全球滨水区再开发现象进行全面分析,该书收入了由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城市规划师撰写的多篇文章,由此在理论上开始了对城市滨水区设计的探索。在国内,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对于国内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牟荻从人居环境学、地理学、建筑学、美学多学科交叉的角度探讨城市设计的理论基础并提出相关理论对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理论支持,进而归纳滨水区城市设计的要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周晟从游憩这一角度出发,系统的研究了城市滨水区建设游憩空间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注意的诸多方面,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在城市滨水空间中真正做到景观设计与游憩行为的协调与统一,即如何以满足人类的游憩需求为目的,来进行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但是由于受到学术研究热点及国外关于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城市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的,而忽略了对城市滨水区最根本要素水与城市关系的层面和角度去研究城市滨水区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国内外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仍有发展的空间。我在众多案例中找了几个着重分析一下。
(一).马家沟滨水区规划设计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三.内容与计划
本次课题设计任务书的内容主要有:首先做好现场调研、案例研究、场地分析和设计表达等各项工作;其次在面对影响滨水地带社群生活和公共空间品质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诸多因素,在不断认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的过程中,寻找到一条可以发挥专业作用的有效途径;再次能够挖掘每个特定场所的独特性和地方性所在,并通过合理的设计将其在景观层面上予以传达和体现;最后保持一系列工作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并在强调探索性和关注可行性之间做到有益的平衡。在完成任务书要求的过程中,我应做到的内容有:1.和谐性城市滨水空间的概念、基本原则及功能的探索;2.调查整理淮河东岸的地势、水体、村落以及与盱眙的地方文化特色;3.开始结合现场调研构思盱眙淮河东岸的城市滨水区的建设,找出设计的基本突破点;4.开始设计滨水区景观,协调滨水区与外界的关系。
课题任务书于2015年11月末公布,课题设计于12月正式开始。我的计划是:首先,在2015年12月-2016年1月这两个月内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两篇论文。同时,要做好前期分析和实地调研,对淮安盱眙的地形、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条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设计打好基础;其次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通过之前掌握的前期调研资料对基地进行分析整合,确定设计方向,针对具体方向搜集相关资料积累经验丰富设计知识;最后,从4月到6月初,到了课题设计最关键也是最忙乱的时候。这时候要开始最后的设计并绘制分析图和规划图纸,还要做好图纸排版以及设计说明的编写,为即将到来的答辩做好准备。在这期间,最早开始的是景观设计,在交由老师修改的同时要开始绘制分析图并思考如何排版。在写设计说明的时候,可酌情运用前期分析整理的内容,这样可以节省不少。在确定计划以后,最重要的是保时保质地去实行,避免在后面手忙脚乱的影响课题设计任务完成。
4. 研究创新点
四.特色与创新
对和谐性城市滨水空间的探索研究不仅满足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满足了人与人的和谐,更能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更能发挥滨水空间的公共交往的功能,更易于在城市空间中起过渡作用。整合前人在城市滨水设计中的基本相似点如:其一环境优先,建设城市滨水生态系统的良胜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城市滨水建设必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控制,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的健康与安全,把景观客体和人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来规划。其二符合城市审美需求,形成城市动人的空间景观。其三强调对水体多方面的利用。滨水空间顾名思义,其中最重要的景观元素一定是水体。成功的案例中水体不仅是依托型要素,也是观赏性要素,不能让群众邻水但不亲水,要做到还河与民以及治河为民。
在本次课题调研设计中,既要坚持以往案例设计中必要的基本原则,也要有自我研究探索的特点。在调研时,强调将场地中的一些特有资源进行整合,加以利用作为设计基点,并能在探索研究中归纳出和谐性滨水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在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满足更大部分人的需求和适应当代现代人社会的发展,试图寻找更好的方法建设和谐性城市滨水空间,并总结出新颖的滨水景观设计模式。在规划景观的时候,要从多方面考虑其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其位于主体中的协调性,绿化形式要丰富有特色。规划设计中要注意保护整治河道生态环境,并通过滨河景观将河道与外部城市环境联系起来,将城市区域构成一个整体。本课题需要针对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发展需要,以本地社区的长期社会经济利益或特定发展目标作为切入点,通过设计途径来提升该滨水地带和相应公共空间的品质;设计需要强调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以打造让当地居民放松的公共开放公园。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