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万片阿昔洛韦片剂的工艺与车间设计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阿昔洛韦(acv),又名无环鸟苷,英文名 acy-clovir,化学名为 9-[(2-羟基乙氧基)甲基]-鸟嘌呤,1981年wellcome公司首先在英国上市了本品,1982年fda批准在美国上市本品,国内1990年生产上市,已被列入国家基本治疗药物,市场需求量大。阿昔洛韦是无环脱氧鸟嘌吟核苷的同型物,脱氧鸟嘌呤核苷是dna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阿昔洛韦与其结构相似,仅以一个无环的侧链代替了环状的糖结构,能选择性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对宿主的细胞毒性甚低。阿昔洛韦本身不是直接抗病毒剂,仅当它在感染细胞中,借助病毒诱发的胸腺激酶使其磷酸化后才成为一种抗病毒剂。阿昔洛韦被磷酸化呈单磷酸盐的形式,又在宿主细胞里借助细胞酶的作用被磷酸化呈二磷酸盐和三磷酸盐的形式,由于磷酸化作用的发生,致使药物在感染细胞内激活,浓度亦增高。因为阿昔洛韦有类似无环脱氧鸟嘌呤核苷的结构,所以能进入生长的dna病毒链,进行竞争性抑制,引起dna链破坏,同时阿昔洛韦三磷酸盐又能选择性地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有效地使聚合酶失活,从而抑制了病毒的复制,但对正常、未感染细胞作用甚微。实验证明,该药要使人细胞dna复制受到抑制,则需比抑制单纯疽疹病毒的浓度大3000倍。
临床应用该药治疗单纯疮疹和带状疙疹,各种途径(外用、口服、静注)给药,对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均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严重副作用。故认为可作为治疗严重病毒感染之首选药物。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1.阿昔洛韦的合成工艺研究
本文以 nahso4为催化剂合成acv 的新工艺, 首先以醋酐和 1,3-二氧五环为起始原料,合成obdda,反应温度选用 60 ℃;然后再与乙酰化后的鸟嘌呤发生缩合制得dacv,选用甲苯作为反应的溶剂,可大大降低副产物收率;dacv 水解时选用 na2co3替代传统工艺的甲胺水溶液,易于操作,总收率达到 79%。该工艺主要以nahso4为催化剂, 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同时, 避免了多种催化剂带来的交叉污染。 经改进后的工艺具有操作简便、 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总收率较高、生产安全等特点,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01-02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相关资料。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第03-08周:进行生产工艺研究与相关计算,完成设计设备选型。
第09-13周:完成设计方案,绘制草图,完成设计说明书初稿。
第14-15周:根据设计方案,绘制最终设计图纸,完成设计说明书;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 1 ] 朱月香,朱思红. 阿昔洛韦的临床应用[j].医药报,2003,6,(22):53-54.[ 2 ] 李源. 国内阿昔洛韦剂型的开发与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 ,2006,15(1):72-73.
[ 3 ] 贺蕊,陈雨安,王征等. 阿昔洛韦胶囊和片剂在人体的生物利用度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8):345.
[ 4 ] 李坚军,鞠金军,蒲通等. 阿昔洛韦的合成工艺改进[j].化工生产与技术,2012,1(2):9-11.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