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以南京G42高速路钟灵街段高架桥下空间设计为例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就城市公共空间方面,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
本课题的意义主要在于在城市双修背景下利用风景园林技术途经与方法,解决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生态问题,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结合可再生能源,能实现直接有效的公众教育和示范作用[1]。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改造理论、方法研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对南京特定城市公共空间在新发展环境下发挥更好作用做出新的规划设计,营造高品质、生态、利用率高、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特色与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研究的内容:调研场地现状(位置、交通、功能、服务人群、场地高差、已有植被、特色设施等),发现场地问题探寻问题产生原因(如:车流、人流交通混乱;空间布局不合理或利用率不高;场地老旧设计不再适用于当今使用状况;文化气息薄弱;人的参与性、互动性弱等问题),搜集与场地文化相关的资料,对比服务人群过去与现在生活方式及需求的差异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部分城市公共空间空间布局不合理或利用率不高;场地老旧设计不再适用于当今使用状况;文化气息薄弱;人的参与性、互动性弱。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空间句法、综合量化分析、公共参与设计法、活力因素设计法等。
技术路线:见附件1实验方案:方案前期主要为现场调研,通过观察法、问卷法、询问法了解现场概况、空间利用程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场地优势等,并查询类似场地、类似问题相关的优秀方案,为后期设计打好基础。
方案中期将前期所得信息和数据录入软件进行综合量化分析,得出场地问题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场地优势,完成初步设计,包括场地概况示意图、各类分析图、场地设计平面图、植物配置示意图、特色节点详图、立面图、剖面图、局部效果图、整体鸟瞰图。
4. 研究创新点
在传统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加入城市双修理念,通过空间句法、综合量化分析、公共参与设计法、活力因素设计法等,结合量化分析,更加科学的进行设计,更好的体现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2018.1-2018.3.10,为相关理论收集整理阶段。
2018.3.11-2018.3.27,主要为现场调研,了解现场概况,收集整理可参考方案。
2018.3.28-2018.4.14将前期所得信息和数据录入软件进行综合量化分析,得出场地问题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场地优势,拟定设计草稿。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