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道交通的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构建开题报告
2024-06-08 08: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城市物流系统对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保证城市正常运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交通堵塞、频繁的交通事故以及噪声、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随着城市交通量的日益增长,城市货运的通达性和质量将受到严重制约,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区域。
面对严峻的城市交通形势,仅靠现有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扩充和改善已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况且由于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已严重短缺,再加上历史文化古迹保护等方面的需要,不可能持续地大幅度扩充城市道路设施。因此,有必要进行城市物流系统的创新,研究新的城市物流系统解决方案。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所研究的课题涉及的是国内乃至国外目前尚为空白的领域,是思维上的一种创新。没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国内没有现成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所以需要总结国外现有的在相关物流领域的经验,并结合南京市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论证,最终提出可行的理论方案。通过对地铁线网的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各站点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现有路网可以实现客货同列、按厢分载的新型物流运送模式,为南京未来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创新实践,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论文主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国外现有的地下物流模式的运营模式以及特点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东南大学毛海军在城市地下物流规划建设关键问题发展研究一文中,对国外现有的地下物流系统进行了介绍: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可以分为以气力和水力驱动的囊体管道运输和以电力为驱动的隧道运输方式。以及目前,城市地下物流系统采用的运输工具主要有两类:(1)囊体管道运输,根据驱动方式又分为气力囊体管道和水力囊体管道,后者实际应用较少,近年来还出现由线性马达驱动的;(2)车辆运输,主要有cargo-cap、自动导向车和地上地下两用卡车。并且从系统构建、运输工具的结构设计和驱动、隧道设计和系统竖向布置、运输管道直径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终端系统设计等方面对发达国家地下物流系统关键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
马成林在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发展模式及相关技术要求一文中提出了基于地铁的地下物流发展模式,即:依托完善的城市地铁系统,采用客货同列、按厢分载的方式,再经过地面短驳送至客货。同时也提到了其他两种模式:舱体地下物流、车辆地下物流。并且对车辆地下物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研究车辆地下物流系统概念模型以日本、荷兰、德国最具有代表性。
马祖军在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及其设计一文中,阐述了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特点及作用,分析了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提出了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具有如下优点:(1)几乎无噪声和空气污染、低能耗;(2)与地面交通互不干扰;(3)可实现全自动、智能化、连续稳定运行;(4)运行速度快、准时、安全;(5)运载工具寿命长、不需要频繁维修;(6)不受气候影响等。
4. 研究方案
1研究目的
近期通过对南京市现有的规划地铁线路站点的调查,研究利用站点内已有的基础设施进行物流配送(如供残疾人专用的垂直升降电梯在夜间可以作为配送物品的工具)确定配送模式,分析地铁线网客货两用的可行性。
中远期将基于地铁线路客货同列、按厢分载作为货物运输方式的实际运行效果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合南京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理论知识,分析并论证南京建设客货两用的地铁线网或者建设独立运行的地下物流系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5. 工作计划
周次 | 工作内容 | 备注 |
1 | 按指导老师指定的英文原文进行翻译,及时完成翻译工作 | |
2 | 检索与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写出文献综述,按时提交开题报告 | |
3~4 | 国外地下物流模式总结分析 | |
5 | 国内目前城市物流模式以及对交通的影响 | |
6~8 | 对南京现有地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地下物流的可能性 | |
9 | 建立完善的地下物流模型并推测南京未来的地下物流发展模式 | |
10 | 完成论文初稿 | |
11 | 论文规范性检查,完善论文 | |
12 | 毕业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成册,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 |
13~14 | 论文答辩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