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他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长河》就是湘西的现实写照,它是沈从文第二次回湘西时所创,详细地记录了当时湘西的变化。抗战全面爆发后,南下途中,沈从文又一次返乡,住在沅陵。期间他看到了当地年轻乡勇保家卫国的热诚,同时也目睹了国民政府在所谓民族抗战的利益下,对湘西的种种倒行逆施,加深了他4年前回到家乡的沉郁,为了抒发内心的惶恐和担忧,沈从文创作了自己文学生涯中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长河》。《长河》是沈从文对湘西、对故乡人最后的深情凝视,也是怀着悲剧感的最后抒情。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长河》的研究方向大致是从思想艺术风格、人物形象和与其他作品相对比等进行的,着重写出了湘西世界的“变”与剧变中“不变”的人性纯真。
一、思想艺术风格:《长河》中沈从文一改之前只描写湘西美好的田园风光,善良的人性,未经世俗侵袭的自然状态,在这篇小说中加入了政治乱局和道德败落。正如刘学云在《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与乡村抒情——论沈从文的小说lt;长河gt;》中指出:“这部诞生于抗战时期的小说更多关注湘西社会的地方乱局和国家民族危机的现实,以宏阔的视角,映现湘西地方的历史命运,关注湘西人在乱世危局中的现实人生,忧思地方、国家与人的未来。”呈现出沈从文对日益变异衰落的湘西社会的沉忧隐痛和对家国政治的强烈关注。张德成在《从lt;长河gt;中看沈从文小说的乡土情结》一文中说:“《长河》已经深化了乡土小说的内涵,不仅有田园风光,善良人性,而且还利用这乡间的美好事物、景色、人物去恰如其分地表现现代都市文明对湘西的影响,让人明显感到外界文化对乡下的侵入。”明显看出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在被资本主义金钱观的侵袭下几乎快要消失殆尽。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长河》是沈从文一篇重要的中篇小说,代表了沈从文小说创作内容和风格的变化。本课题主要通过该小说的研究,对比沈从文早期《边城》等作品,比较前后两种不同的人物风貌。虽然故事的发生地没有变,但是随着历史事件的进程,《长河》所描写的战争时代的湘西是怎样的一副景象。通过这个地区的人物的塑造,反映了怎样的残酷现实,更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文章不仅要有在具体内容中总结思想,也要从比较中发现创作风格的变化。
主要内容(提纲):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1、文本细读法:对作家作品进行细读,本文将通过对沈从文作品中的文本及相关资料的细读来归纳和研究小说中的湘西变化。
2、文献分析法:收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通过阅读一些期刊、论文来收集相关信息,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小说中作者的创作思路、相关理论和相关资料来分析沈从文创作风格的不同之处。
3、比较法:将沈从文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深究其创作风格变化的具体原因,以及每部作品之下要表达的思想底蕴,对不同背景的湘西生活有深刻的印象。
4. 参考文献
[1]张德成.从《长河》中看沈从文小说的乡土情结[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 刘学云.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与乡村抒情——论沈从文的小说《长河》[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 40(2):7.
[3] 徐启达.浅析沈从文《长河》的创作主题[j]. 文学教育, 2011(19):3.
5. 工作计划
1.2022.11.15—2022.1.4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2022.1.5—2022.3.5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2022.3.6—2022.3.20完成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