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分配效应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20 0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其中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税种,近年以来逐渐发挥了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起步较晚,税收制度设计不够完善,税收征管能力也存在局限,再加上社会纳税意识淡薄,个人所得税是否发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收入再分配效应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所以对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分析尤为的重要及其有意义。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个人所得税在收入分配效应上的理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尝试建立微观模型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分析, 具体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情况。由于我国目前实行分类所得税制,所以利用国外的研究模型分析我国居民收入中各成分收入基尼系数与总收入基尼系数的关系。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现状分析,包括两方面,即理论分析和定量描述。进而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分解,方法包括kakwani分解和oberhofer分解,两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旨在发现税制整体以及各税制要素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可行性政策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研究,结合当前个人所得税在收入分配上所面临的困难,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理念与方法,提出一些完善个人所得税的政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鉴于微观数据的难以获取,微观模拟模型在我国的研制和应用都比较晚,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但近年来,也已经有一些学者尝试通过研究和建立一些微观模拟模型来对我国某些公共政策及其改革作出评价。

国外对此项的研究起步比较早,1957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卡特(G. Orcutt)首次提出微观模拟模型(Micro-Simulation Model)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美国微观模拟模型在公共政策分析方面应用进入黄金时代。50多年来,微观模拟模型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税收、社会福利、卫生和教育等方面,以及在与经济政策立法有关的分配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除美国外,加拿大、德国、瑞典、挪威、法国、英国、以色列、荷兰、芬兰、丹麦、匈牙利、澳大利亚、瑞士等都开发并应用了微观模拟模型。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主要通过各种专业期刊和网络信息收集国内外研究状况,结合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对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作出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从而对个人所得税的完善起到一定的效用。

2022年1月18日(本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工作2022年4月20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2022年5月16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彭海艳.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及国际比较[j]. 华东经济管理. 2011(11)

[2] 肖美玲.浅谈新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经济效应[j]. 经营管理者. 2012(01)

[3] 王知敬.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12(2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